【本网讯】2025年8月24日,文学与历史学院“语润羌峰・羊角花开”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汶川县绵虒镇羌锋村进行入户调研,成员们细致走访,耐心倾听,恳谈细记,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动能与文化温度。将推普工作与乡村需求深度融合。
8:30分,在出发前的动员会上,文学与历史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教研室主任赵云涛老师布置入户调研的工作任务,要求入户交流时不要紧张,要有礼貌,要注意访谈的方法;鼓励同学们要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完成调研任务。因前往羌锋村的道路狭窄,路上大货车又多,赵老师特别叮嘱同学们一定注意安全,要互相照应。
【图1】出发前的动员
团队成员头顶烈日从绵虒镇出发步行近1小时终于到达羌锋村,虽然天气炎热,汗水打湿了衣衫,但是我们没有抱怨,没有退缩,相互鼓励,带着对推普工作的热情和对乡村振兴的关注,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勇毅前行。
【图2】步行前往羌锋村
【图3】到达羌锋村
团队成员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进行入户,发放推广普通话的宣传资料,围绕普通话在生活、就业、就医等场景的使用普通话的情况,村民对子女普通话教育的期待,以及推普对当地旅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访谈。访谈发现,老年人多认为“方言亲切,普通话有用”,中年人则称“普通话是孩子走出大山的必备技能”,务工返乡的王大叔感慨“在外不会普通话寸步难行”。
【图4】访谈现场
【图5】访谈合影
经过一个小时的步行,团队成员回到了住地,简单休整过后,下午三点实践团成员马上投入到敬老院慰问活动的节目排练中。《羌族萨朗》《万疆》排练间隙,成员互相纠错打气,为慰问攒足温暖力量。
从倾听民情、摸清推普“需求点”,到精心排练节目、为乡村老人送去“文化关怀”,“语润羌峰・羊角花开”实践团用一天的实干,让“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落地生根。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探索语言推广与乡村发展的结合点,让普通话成为连接羌锋村与外界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图/文:刘红、胡欣竹
初审:查燕
复审:赵云涛
终审: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