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七月骄阳似火,青春步履铿锵。2025年7月18日,“普润黑水,红扬青春”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文学与历史学院辅导员赵晨的带领下,带着满腔热忱与时代使命,深入四川省黑水县知木林镇弼石村,沉浸于“尔库”非遗文化节的浓郁氛围之中,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书写了一曲语言赋能、文化润心、振兴乡村的时代新篇。

【图1】志愿团成员与弼石村领导合影
群山环抱的弼石村,因“尔库”非遗文化节而焕发别样生机。实践团队怀着敬畏之心,走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的悠扬旋律。当团队师生与传承人扎西爷爷促膝交谈时,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眼中闪烁着对民族文化深沉的热爱与守护的坚定:“这些祖辈传下的调子,是融入血脉的记忆,更是需要我们这一辈人用心
守护、传给下一代的‘生命传承’。”村支书余海平自豪地表示:“‘尔库’文化节,不仅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闪亮名片,更成为吸引外界目光、撬动乡村发展的独特支点。”妇女主任阿诗玛则深情讲述了文化传承对乡村治理、乡风文明潜移默化的滋养作用。他们质朴而铿锵的话语,清晰印证了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宏伟图景中不可撼动的基石地位,使文化这一乡村灵魂在时代大潮中熠熠生辉。

【图2】“尔库”文化节现场
当日下午,团队将精心准备的“普通话课堂”搬到了村民中间。实践队员化身亲切的“小老师”,从日常用语、礼貌称谓入手,耐心细致地进行发音示范与情景互动。村民们热情高涨,无论老少皆踊跃参与,认真模仿,现场学习气氛异常浓厚。一句句标准的“你好”“谢谢”,在村寨里此起彼伏。语言,这一沟通与发展的关键桥梁,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悄然打破地域的隔阂,拓宽村民的视野,为弼石村拥抱更广阔的发展机遇铺就坚实的语言基石。

【图3】指导老师刘宇在弼石村开展普通话教学活动
此次弼石之行,实践团队深刻体悟到,乡村的全面振兴,离不开文化根脉的赓续与语言动能的注入。弼石村正是以非遗文化为灵魂内核,辅以普通话推广所激发的开放活力,为传统村落在新时代的振兴之路提供了极具启示的“弼石样本”。
青年如朝日,当立于时代潮头。实践队员们以青春脚步丈量乡土中国,以智慧与热忱投身国家战略。他们在藏寨的每一次发声教学、每一次文化寻访,都如播撒下的点点星火,既照亮了文化传承的幽深路径,也点燃了乡村振兴的燎原希望。当青春力量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当文化传承与语言普及交织共进,一幅幅充满生机、饱含希望的乡村图景必将在广袤大地上徐徐展开,汇聚成民族复兴征程中最为澎湃的青春力量!

【图4】“尔库”文化节现场齐唱爱国歌曲
图:王柯程
文:刘宇
初审:朱燕
复审:李婷
终审: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