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7日下午,文学与传媒学院在智慧教室E302顺利开展“九说”教研活动。此次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书记说育人,专业带头人说专业,教研室主任说教研,专任教师说课程。
首先,学院党委书记田敏高屋建瓴,从党的教育方针入手,强调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并从“学院及学生基本情况”“学风建设情况”“学生指导与服务”“育人成效”“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五个维度,对学院目前的整体情况进行梳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书记的报告,学院教师对学院学生的情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明确育人方向,细化育人措施。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带头人,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晓英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师资结构、办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培养目标及定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成果等。作为阿坝师范学院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为四川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文化传承、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张晓英副院长从课程简介、课程教学、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五个方面对“古代汉语”课程作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古代汉语”课程特点,就打造“两性一度”金课,以科研反哺教学交流了经验。

汉语言文学教育教研室主任赵云涛老师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办学特色、学院整体情况,对教研室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就目前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展望都做了具体而微的分析与讲解。

张高宇博士针对“美学原理”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龚晓辉博士谈到,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学”课程时,会有距离感和畏难情绪,面对这一现象,她认为,在教授略显艰涩的课程时,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提升学生探索的乐趣也是教师教研的一大课题。

青年教师王俊丹从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毕业支撑度三个方面介绍了“训诂学”课程。“训诂学”课程前启“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后承“文献学”。虽然是一门选修课,但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古书古注使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语文教研室的卢晓倩老师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详细介绍,并以《蒹葭》一课为例,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流程作了细致说明。向梅老师结合普通话的课程情况,对普通话课程如何开展以及如何达到毕业要求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通过第三轮“九说”活动,全体老师对打造“金课”、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等教学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更加清晰的思考。老师们坚决表示,将以更高热情、更好成绩迎接教育部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更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图:卢晓倩
编审: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