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使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四大名著,文学与历史学院于2024年10月15日14:40在南苑剧场开展了题为“核心素养语境下红楼梦教学研究”的讲座。此次讲座主讲人为文学与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晓英教授。
【图1】张晓英教授进行演讲
张晓英教授以《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为起点,深入剖析了林黛玉这一文学形象的复杂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她强调,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包括敏感、尖酸和较真,这些性格特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林黛玉的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紧密相关。张教授详细分析了林黛玉早期的行为方式,并通过姐妹们选花、林黛玉与贾宝玉、薛宝钗共饮等情节,生动展现了林黛玉性格的敏感和尖酸。张教授的讲座不仅为听众提供了对林黛玉性格的深刻理解,还通过具体情节的分析,展现了林黛玉性格的多维度特征。

【图2】张晓英教授进行演讲
紧接着,张晓英教授分析了林黛玉生命成长的契机。张教授特别引用了《红楼梦》中的两个关键章节——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香》和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来讲述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关系的转变和林黛玉行为的转变。在这两个章节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关系由对立走向和解,展现了林黛玉性格中的成长和变化。
张教授指出,林黛玉的性格变化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并通过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与同学们深入探讨了这些变化。在讲座过程中,张晓英教授不仅引经据典,还巧妙地结合了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得讲座内容生动有趣、简洁明了,极大地帮助同学们吸收和理解林黛玉这一复杂而深刻的文学形象。
【图3】讲座现场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张晓英教授对同学们的此次聆听表示感谢,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学习、了解中国经典文学,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不留下遗憾。
《红楼梦》这本书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一直是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易读。此次讲座的举办,不仅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大家对《红楼梦》有了新的理解,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经典文学的学习兴趣。
文:刘佳怡
图:李珊
编辑:朱燕
编审: 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