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服务 -> 学生活动 -> 正文

【以评促建】 文学与传媒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二班教学 实践周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日期:2022-03-25  来源:   点击量:

【本网讯】2022年3月24日,文学与传媒学院2019级二班赴汶川县第一小学校进行了最后一的教学实践周活动。

一到学校,同学们就进行了两堂公开课的观摩学习,分别是王泽贵老师的《我多想去看看》以及马福利老师的《那个星期天》。

王泽贵老师主要是教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对于表现好的同学,王老师采取加分的奖励方法。这使得同学们都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马福利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就马老师的提问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并积极地参与讨论,而马老师则在静静地聆听完学生们的回答之后给予学生们肯定以及鼓励。尽管有些学生没有被老师抽中,然而他们依旧毫不气垒,他们在接下来的提问中仍然高高举起自己的手。这样活跃且和谐的师生气氛不由得让人感慨学生的青春本色。而这样的课堂氛围正是我们新课改所追求的,也是我们这些未来即将走上讲台的授课者所梦寐以求的。

下午,同学们在多媒体教室听罗香敏老师作小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策略。她提出叶圣陶先生在1941年指出“整本书”的阅读,而今天“整本书阅读”的要求被写进《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里,成为教育的主流。罗老师强调整本书的阅读可以丰富语言材料、增强思考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等,从而促进学生德育形成,引发情感共鸣。罗老师最后提出一段话“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落叶既畅茂,烟条渐苍莽。”这堂讲座精彩绝伦,使我们这些仍处于“虚拟关注阶段”的学生受益匪浅。

听完讲座后,我们告别了老师,告别了孩子们,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在这次实践中我们收获颇丰,我们学习到了如何在课堂上寓教于乐,与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和举手发言等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车窗外阳光明媚,亦如我们走向人民教师的道路光明灿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前行,风雨无惧,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



文:陈思毓、张艳芳

图:陈思毓

编辑:王俊丹

编审: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