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服务 -> 学生活动 -> 正文

岷江侧畔书声起:茂县中学讲座解码文史教育新路径——文学与历史学院教学实践周系列报道之十三

发布日期:2025-04-11  来源:   点击量:

【本网讯】2025年4月10日,文学与历史学院师生一行40余人走进岷江之畔的茂县中学,聆听语文教育专家朱成燕老师主讲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专题讲座。这场跨越高校与中学的学术对话,以文学为舟、历史为桨,在经典文本的解读中探索德育浸润的实践路径,为新时代语文教育注入人文温度。

【图1】讲座现场

在讲座刚开始之际,朱成燕老师便给我们这群师范生指出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是语言构建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同时,朱成燕老师也道出德育教育的现状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德育教育的脱钩,学校德育教育形式的单一。以上种种情况,朱成燕老师徐徐道来语文这门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不可估量。

朱成燕老师从杜甫《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课堂案例切入,提出“文学即人学”的核心观点。她以“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诗句为例,示范如何通过历史语境还原、诗人精神图谱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表层走向家国情怀的深层体悟。“语文课堂不应止步于‘答题技巧’,而应成为塑造人格的土壤。”朱老师强调,屈原的孤忠、苏轼的旷达、鲁迅的呐喊,皆是滋养学生价值观的天然养料。

【图2】朱成燕老师与同学们互动

在讲座的最后,为了给予我们在日后德育教育的方向,朱成燕老师还向我们提及到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一是“读万卷书”——阅读引领德育二是“润物细无声”——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三是“行万里路”——综合实践活动践行德育教育四是“听天下事”——课前五分钟演讲五是“文以载道也”——作文书写正能量

最后,朱成燕老师以羌族谚语作结:“羊角花年年在崖上开,火塘里的光代代有人添。”愿我们以语文课堂为火塘,把历史的温度、文学的力量,化作照亮少年前路的星火。话音未落,茂县中学礼堂内已响起《蓼莪》的集体吟诵声,古雅的诗句与窗外的岷江涛声交织,恰似一场穿越千年的德育对话仍在绵延。

 

                                     /文:冷澜/罗静怡

          编辑:卢晓倩

编审: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