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提高文学与历史学院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2023年7月20日至23日,文学与历史学院贺诗泽、张艳、郑岁黎、高璐、张婧旖等五名教师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的“博雅大学堂——2023年全国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研讨会”,并取得了研修证书。本次研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主讲嘉宾为洪子诚、吴晓东 贺桂梅、罗岗、毛尖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
【图1】2023年全国高校现当代文学教学研讨会参会人员合照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洪子诚先生以“当代文学的艺术形态问题”为题为大家带来了开班第一讲,分享了他对“文”与“艺”、体裁的中心和“潜中心”、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等内容的洞见。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以“七十年的银幕爱情表现和共和国山河浪漫主义”为题,为大家分析解读了《五朵金花》《两家春》《庐山恋》《翠岗红旗》等多部经典影视作品中人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创新性地提出“山河浪漫主义”的概念。
【图2】毛尖教授的讲座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中文学刊》主编罗岗老师以“地图在动:‘胡焕庸线’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为题,回顾了“胡焕庸线”诞生时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它的人文和政治意义,论述了《论持久战》与胡焕庸线的关系,批判了日本满蒙学研究、海外新清史学派有关“中国”的谬说。
罗岗指出,胡焕庸等地理学家是破除“本部”话语的践行者,特别注重从“整体的中国领土空间”这样一个地理实体中陈述地理问题,这使得过去被误读的国家版图以一个清晰的“秋海棠状”中国疆域轮廓呈现出来。罗岗认为,40年代文学因为战争原因所形成的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三分天下”的格局以及由此带来的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新变,是历史时事所决定的。如何认清历史大势与文学形态之间的关键性联系,是比在学术研究的意义上试图复杂化文学更为迫切的任务。
【图3】罗岗的讲座
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教授贺桂梅老师以“毛泽东诗词与诗意山水境界”为题,分析了当代文学的古今之辨、毛泽东诗词及其文学史影响、诗意山水境界的古今之辨等内容。
【图4】贺桂梅的讲座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晓东老师以“抗战时期现代文学中的诗意与政治问题——以卞之琳的《山山水水》为中心”为题,从《山山水水》的诗学价值、1940年代长篇小说的丰富性、比喻修辞:诗意与政治话语的互渗与对抗、诗意话语与战争之间的缝隙等几个方面出发,呈现了卞之琳《山山水水》中的政治、战争与诗意的关系。
【图5】吴晓东的讲座
乘兴而来,学有所归。本次教学研讨在美丽的青城呼市圆满结束,文学与历史学院的教师汲取了专业前沿信息,并与全国高校同行共渡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参会教师表示,将会在具体工作中学以致用,为学院专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图/文:高璐
编辑:李婷
编审: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