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25年8月26日,文学与历史学院“语润羌峰·羊角花开”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结合当地的特点和村民的需求,创新分群体、分时段、分内容的推普新模式,开展了针对学龄儿童的“推广普通话+助学”活动和针对老年人的“推广普通话+科普”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古诗示范教学、趣味绕口令挑战等形式,激发小朋友学习兴趣,提升普通话水平。在大禹广场开展老年人健康及防诈骗科普讲座,普及健康生活知识,提高老年人防骗意识。两个活动获得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上午九点,第一小组实践团成员来到村委会,面对5-10岁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活动在文学与历史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教研室主任赵云涛老师《咏鹅》诵读声中拉开了帷幕。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赵老师优美的教学语言,形象的手势,生动的表情,再现了童真的视角、明快的色彩与鲜活的动态,将小朋友们带入到鹅群戏水的生动场景中,感受自然质朴的童趣和天真烂漫的生活气息。小朋友们跟着朗读,童声清脆悦耳,在古老的羌寨中回荡。活动还加入了趣味绕口令训练环节,团队成员们先做诵读示范,然后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练习。起初小朋友们舌头打结,发音滑稽,引起阵阵笑声,但经过精准的示范,耐心的纠错,反复的训练,很快小朋友们就能流利地表演绕口令。
【图1】生动的课堂
【图2】游戏中的诵读
课间休息时段,团队成员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通过唱儿歌、讲故事的方式让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普通话表达能力。作业辅导时段,队员们一对一帮助小朋友们解决学习难题,纠正汉字书写笔画。活动室一角有象棋对弈区,团队成员与小朋友“厮杀”正酣,在棋盘交流中自然运用普通话进行沟通。
与此同时,第二小组实践团员在大禹广场古城门前开展老年人健康及防诈骗推普活动。队员们搭建起临时宣讲台,吸引了大量老年人驻足。
【图3】科普助老现场
健康科普环节,成员用当地方言与普通话交替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老年病的预防知识,演示简单的保健操,老人们跟着认真学习。防诈骗讲座中,队员们通过真实案例,揭露“保健品诈骗”“养老投资骗局”等常见手法,提醒老人守护好“钱袋子”。
“接到陌生电话要求转账该怎么办?”有奖问答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老人们踊跃举手,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回答问题。答对的老人获得了队员们准备的硫磺皂、削皮刀等实用物品。
七十多岁的李大爷拿着礼品高兴地说:“这些娃娃讲得清楚,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以后遇到骗子不怕了!”
【图4】愉快的互动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全体实践团员来到大禹广场,开展晚间推普活动。成员们分散到老人中间,指导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讲解微信功能;用普通话与他们唠家常,听他们用刚学会的普通话讲述羌族故事和人生经历。羌语与普通话交织,传统与现代融合,青丝与银龄共鸣,构成一幅温馨动人的画面。
【图5】实践团成员推广普通话
实践团负责人苏冰芮表示:“今天我们尝试了分群体、分时段、分内容的推普新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晚间广场交流,让我们看到了推普工作应该扎根生活、融入日常。”
羌锋村村党支部书记指出:“推普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大学生们用真诚和智慧为我们展示了普通话推广的新路径,这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的融合和爱心的传递。”
夜色渐深,广场上的人们仍不愿散去。普通话为这古老的羌寨的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图/文:刘红、胡欣竹
初审:查燕
复审:赵云涛
终审: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