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时至文学与历史学院“语润羌峰·羊角花开”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赴绵虒镇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五日,2025年8月27日上午9时,团队队员如期抵达村委会教学点,新的一天推普之旅准时开启。
教学伊始,课堂上特别设置了“小舞台”环节,以“温故知新”为起点,带领小朋友们回顾昨日所学《山村》《咏鹅》,小朋友们踊跃举手,纷纷走上讲台,用标准普通话声情并茂地完成背诵,有的孩子还会配合诗句做出简单的手势动作,自信的表现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小朋友们声情并茂的诵读,清脆标准的童声在教室内回荡。
在复习环节结束后,进入《江南》《咏柳》教学环节,从“江”的ang后鼻音,“南”的鼻音声母n的发音,到“绿”“丝”的声调把握,小老师何凌枫逐句讲解诗中字词含义,结合简单易懂的生活例子解读诗句背后的画面,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逐字的示范、逐句的领读,个人的朗读、集体的诵读,多形式的朗读训练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愉快的学习中小朋友们掌握诵读的技巧。
【图1】实践团队员教学
针对教学点内有幼儿段的小朋友,团队专门为他们设计个性化“一对一”教学模式,从简单有趣的《一字诗》入手,用生动的语言教学,形象的动作示范,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小朋友们诵读,听着小朋友们稚嫩的诵读声,看着他们认真努力的小模样我们觉得我们的努力非常有意义。
【图2】赵云涛老师带领实践团队员对小朋友展开定制教学
实践团队员还主动为有需要的孩子辅导日常作业,细致批改作文,针对写作中的问题给出具体修改建议,用专业与耐心守护每一颗求知的心。课间休息时,队员们还化身“玩伴”,带领小朋友们玩起“击鼓传花”的游戏,欢笑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让村委会变成了充满童趣的推普乐园。
下午,实践团全体成员召开专项会议,核心议题围绕汇报演出的流程设计与节目策划展开。会上,大家各抒己见、踊跃建言:有队员提议让小朋友们以集体或小组形式用普通话表演古诗朗诵,将几日的学习成果通过舞台展示出来;也有队员想到邀请村里的婆婆们参与,献上富有地方特色的歌曲表演,让汇演更具乡土温情;还有队员提出设计“普通话与方言转换竞赛”环节,在互动中展现语言魅力,丰富汇演形式。会议上,文学与历史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教研室主任赵云涛老师对团队队员连日来的辛勤付出给予高度肯定,逐一表扬了大家在教学、沟通、组织等工作中的认真态度与突出表现。同时,赵云涛老师特别强调,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无论是团队队员之间的协作,还是带领小朋友们开展学习、活动,都要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实践活动安全、顺利推进。
【图3】实践团召开专项会议
从晨光中的朗朗书声,到午后的热烈研讨,实践团的第五日在充实与温暖中落下帷幕。这一天,标准普通话不仅是教学的工具,更是连接知识与成长的纽带。队员们用专业守护语言规范,小朋友们用热情拥抱标准发音,协作推动推普落地。未来,实践团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在绵虒镇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让推普课堂的温度温暖每一个角落,让推普实践的意义在点滴行动中愈发清晰。
图/文:刘红、胡欣竹
初审:查燕
复审:赵云涛
终审: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