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在创建新中国的努力奋斗中迎来了第一个国庆。刚满周岁的新中国,也迎来了她的第一次生死考验。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不顾中国政府“不要越过三八线”的再三警告,把战火烧到了新中国的家门口。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支持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韩国仁川登陆。中国政府几乎每天都通过广播警告美国,如果跨过三八线,中国将出兵。9月30日美、韩军队超过三八线,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19日攻下平壤。同日,中国领导人在万般无奈之下作出出兵朝鲜的抉择。中国最高领导人毛主席用“三把刀”的形象比喻阐述新中国所面临的困境:“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入朝志愿军历经五次艰苦卓绝的战斗。第一次战役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挫败了敌人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取得了同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粉碎了美军的“圣诞节攻势”,造成“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重的军事败绩”。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采取正面突破、穿插迂回、分割围歼的战法,迅速突破敌三八线既设阵地。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历时87天,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7.8万余人,使敌人平均每天前进不到1.5公里。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双方相互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这是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朝鲜战争中包括白云山战役、长津湖战役、松骨峰战役、上甘岭战役等著名战役,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
在长津湖之战,39军收复了沦陷49天的平壤。美军则开始了史上最漫长的溃退,称之为“地狱之旅”。志愿军在饥寒交迫中开展冰雪追击,将士用双脚追击着敌人的汽车。而将士们的每一次进攻,都会让敌人感到死亡的威胁。第9兵团20军58师某连,一直伏在冰雪当中。但是他们没有等到向敌人发起冲锋的时候已经牺牲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保持伏击姿势,无一例外。志愿军战士在清理现场,从一个战士身上找出绝笔书。“我爱的的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呀,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在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个战士叫宋阿毛,上海人,第20军59师177团6连。全连125名,牺牲时间1950年11月28日。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将士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坑道战。白天,将士们坚守在“无光、无水、无空气”的坑道里。无论美军怎样用炮弹炸、用凝固燃烧弹烧,只要美军一出现在阵地上,总会有从土里冒出衣衫褴褛、血肉模糊的战士继续战斗。鏖战43天,号称世界第一强军的美军,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攻下上甘岭这一不足四平方公里的小山头。志愿军将士们就像一颗颗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自己的阵地上。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至此,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了。而连板门店的谈判大厅,则中国志愿军将士一夜之间建造起来的。中国军人的力量,令联合国军瞠目结舌。中国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意气风发地说道:“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不仅打出了中国志愿军的军威,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更为新中国赢得了70年的和平与安全。经此一战,西方真正开始害怕中国。中国人民则以此真正解决了“挨打”的问题。中国人民则在战争中,迸发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空前爱国热情。
文:张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