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传媒学院在张晓英书记的组织下,各党员老师认真观看了纪录片《为了和平》,收获感触颇多。该纪录片主要是以抗美援朝前线涌现出的战斗英雄为核心,生动讲述了他们浴血奋战的真实故事,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镌刻进每一帧画面、每一句旁白。
1951年7月,朝鲜北部发生40年不遇的洪水,志愿军运输补给线遭到严重破坏,美军企图用“绞杀战”切断志愿军前后方联系。第三集《血性迸发》中,镜头展现了桥梁倒塌、美军狂轰滥炸的黑白画面。透过战争的硝烟,纪录片着力表现志愿军铁道兵与美军展开的“炸路保路大比拼”。“敌炸,我修。再炸,再修。白天炸,夜里修。”铿锵有力的几个字,让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暴、顽强斗争的可贵精神直抵人心。俯拍镜头、特写画面,配合富有冲击力的背景音乐,再现了战士们历经血与火的考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
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极不对称、极为艰难条件下,扬长避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连续进行5次战役,多次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和细菌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英雄的中国军人英勇向前,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向英雄们致敬!
前方,志愿军战士顽强作战、殊死抵抗。后方,无数中国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支援前线,慰问同胞。第五集《万众一心》中,全国热血青壮年蹦跃参军、父老乡亲捐粮炒面、工人群众增产增收、司机农民抢运物资,一幕幕场景,勾勒出为抗美援朝战争作出特殊贡献的平民英雄群像。节目中,“心中的火在烧,谁也挡不住了”,离乡背井志愿参军的任西和说。“我想要参军,我就要去”,放弃优越生活条件的吴志莲态度坚决。“誓死守护志愿军的保障物资”,在前线参与运输的普通农民田老汉,就这样用生命实现了诺言。
我们作为教育战线的一份子,要向革命先烈们学习,以高昂的斗志迎接教育工作中的大小问题与挑战,未雨绸缪为我校本科评估作出一份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以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和高昂士气,不畏强敌、舍生忘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顽强地同敌人血战到底,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打败了“钢多气少”的敌人,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
我们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要把抗美援朝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引导同学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了和平》深入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集中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生动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大力支援和家国情怀,充分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巨大贡献。
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和风险,腿肚子不抖,腰杆子不弯,做吓不倒、压不垮的新一代!《为了和平》呈现出的平民英雄故事,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中国人民是如何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也彰显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
文: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