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只知道读史能令人明智,对于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开篇序言中说的那段话实在不能有太深的理解,他说——“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直到我看了《为了和平》这六集纪录片,我才明白,了解历史,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重新认识我们历史中出现的那些英雄,那些真实的战争,对我们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七十年过去了,那场受到全国支持的战争已然结束,硝烟、轰炸声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了,但为什么整整七十年过去了,那些离开家乡,跨国鸭绿江抵御强敌的中华儿女的呐喊还声声入耳?为什么整整七十年过去了,我们依旧会向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起立致敬?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周年,放眼全球,强敌围伺,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悍然入侵朝鲜,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但是此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如何应对打到家门口来的敌人,该不该参加这场战争,能不能打退美帝侵略者,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都关系着国家前途命运。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了让新中国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国家之林,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做出决定——出兵朝鲜,抵御美帝,护家卫国。这不仅是一场与美国的较量,这更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尊严与国际话语权,一场艰苦卓绝、双方力量悬殊的战争开始了……
今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一部《为了和平》应声而出,向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过战争摧残、炮火打击的年轻人讲述了那场鲜血与战火交融,热泪与雄心交织的,为了正义、为了和平的战争历史,在荧幕面前,我们热泪盈眶,我们斗志昂扬,恨不得自己出生在那个年代,要在冲锋号的召集下集结在林海雪原,为和平而奉献一切。
但是,我深刻地明白,在这场战争中做出贡献的还有那些在后方积极支持前线的普通人,这也是整部纪录片最令人动容的是一部分。战场上的英雄已经有很多赞歌,可是如果没有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倾心付出,我们是不会胜利的。这也是现在的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应该明白的——党和国家虽然没有让我们扛起刺刀、架上重炮去阵地厮杀,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做很多事来帮助国家发展,大国的崛起离不开这一个个平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纪录片最令人感动的就是第五集《万众一心》——全国各条战线和广大人民在党和政府号召下,积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支援前线、支援战争,形成了同仇敌忾、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的无穷力量。这是真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轰炸飞机满天逡巡的时候,在美帝利用自身优势限制中国进口的时候,大雪阻断前行之路的时候,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用自己的方式为前线做着贡献,艺术家们积极筹款购买飞机,学生们每天下课之后去炒面、制作军粮,香港商人为前线输送物资,每一个中国人节衣缩食,加紧生产……这是这场战争中最感人的图景,试问,有哪个敌人能打败这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呢?
党和政府清楚认识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真正缔造者,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一支又一支雄赳赳气昂昂的军队,他们跨过鸭绿江,他们奋战在祖国需要的每一方阵地,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了美帝国的坚船利炮,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中华儿女气从来没有惧怕过。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胜利完全是靠血性,靠着对人民的忠诚,全国上下一心,士气高涨,美军相比起来相差甚远。”——一句话就道出了这支英雄的军队胜利的关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精神从来没有一刻被忘却。正是这些人,他们铸就的血肉长城成就了如今的国泰民安,成就了如今的盛世大国图景。这是大国之本,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最坚实基础。
这是我们从《为了和平》这部纪录片,以及纪录片所呈现的那段历史告诉我们的事实和道理——“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烦了,是不好办的!”
文:牟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