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历史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毕业生在离校后的职业发展、生活状况以及对社会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加强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我院全体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涵盖专科生、本科生等各层次毕业生。
3.组织领导
成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文学与历史学院党委书记田敏担任,副组长由学文学与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张晓英担任,成员包括辅导员、学业导师。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调查内容
1.就业状况
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岗位类别等。
毕业生的职务职级,主要工作内容等。
就业地域分布情况,了解毕业生在本地、国内其他地区以及海外的就业比例和流向。
入职途径(如校园招聘、网络招聘、社会招聘会、熟人推荐等)和求职过程中的困难与经验。
工作变动情况,包括换岗频率、跳槽原因、职业晋升路径等。
2.职业发展
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专业对口程度,以及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实际工作的支撑作用。对所在行业和职业领域的发展前景认知,以及个人的职业规划和目标设定。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荣誉、奖励,如专利发明、项目成果、优秀员工称号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情况,以及对未来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需求和计划。
3.生活状况
毕业生的生活满意度,包括经济收入、居住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感受。面临的主要生活压力和困难,如购房压力、子女教育问题、家庭负担等。休闲娱乐方式和社会活动参与情况,反映毕业生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风貌。
4.对学校的评价与反馈
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满意度和建议,认为哪些方面对自身职业发展帮助较大,哪些需要改进。
对学校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实践指导能力和师德师风的评价。
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的看法和意见。
对学校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影响感受,以及对学弟学妹们的经验和建议。
三、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
设计科学合理、内容全面的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上述调查内容的各个方面,采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多种题型相结合,以便毕业生能够方便、准确地填写。
通过多种渠道发放问卷,如电子邮件、微信、QQ群等方式,确保问卷能够广泛覆盖到毕业生群体。每年在毕业生离校后的特定时间段(如半年后、一年后、三年后等)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重点,可对问卷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2.电话访谈
针对问卷调查中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或存在疑问的毕业生,以及部分未及时回复问卷的毕业生,安排专人进行电话访谈。电话访谈前,访谈人员应熟悉问卷内容和调查目的,制定详细的访谈提纲,确保访谈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电话访谈过程中,访谈人员要注意沟通技巧,语言表达亲切、自然,耐心倾听毕业生的回答,并做好详细记录。访谈结束后,及时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将有价值的信息补充到调查结果中。
3.实地走访
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走访。实地走访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毕业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表现和职业发展情况,同时与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实地走访小组由学院领导、辅导员、学业导师等成员组成,在走访前应制定详细的走访计划,明确走访目的、行程安排、访谈对象和内容等。走访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调研记录,拍摄照片或视频等资料,以便后续总结和宣传。走访结束后,及时撰写走访报告,向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走访情况和结果。
4.校友座谈会
定期组织校友座谈会,邀请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毕业生代表回校参加。座谈会可在毕业纪念日、校庆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举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座谈会由学院领导主持,辅导员、学业导师等参加。会上,毕业生代表可以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在毕业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对学校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学院领导和相关人员要认真听取毕业生的发言,积极回应他们关切的问题,并做好会议记录和总结工作。
四、调查时间与频率
1.调查时间:
毕业生跟踪调查应在毕业生离校后立即开始,并持续进行。首次调查一般在毕业生离校后的半年内进行,以了解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和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初步反馈。此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定期调查,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工作安排,选择在年初、年中或年末等合适时间开展。对于一些重点毕业生或特殊情况,可随时进行跟踪调查。
2.调查频率:
随着毕业生离校时间的延长,调查频率可逐渐降低,但仍需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便长期跟踪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轨迹和对学校的评价变化。
五、调查结果的处理与应用
1.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通过各种调查方式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整理和录入,建立专门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库。数据库应具备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以便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例如,计算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对口率等量化指标,同时对毕业生的开放性回答和意见建议进行文本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和主题,总结毕业生的共性需求和关注点。
2.撰写调查报告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调查概况(调查时间、方式、范围、样本数量等)、调查结果概述(就业状况、职业发展、生活状况、对学校的评价等方面的主要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改进建议与措施等部分。
调查报告应语言简洁、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深入,既客观反映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和对学校的真实评价,又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为学院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3.结果反馈与应用
将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学院领导班子。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例如,根据毕业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针对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技能短板,加强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或开设专项培训课程;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同时,将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作为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专业认证、教师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六、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
明确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辅导员、学业导师作为调查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积极参与到调查工作的各个环节,认真履行职责,做好与毕业生的沟通联系和信息收集工作。同时,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调查水平,确保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经费保障
设立专门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经费预算,用于调查问卷的设计、电话访谈、实地走访、校友座谈会等调查活动的费用支出,以及数据处理、分析报告撰写等相关费用。确保经费投入充足、使用合理,为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3.技术保障
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调查数据的快速收集、整理、分析和共享,提高调查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毕业生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未尽事宜,由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